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 細菌(學名:Bacteria)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,屬于細菌域。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,據估計,其總數約有5×10^30個。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,主要有球狀、桿狀,以及螺旋狀。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。一方面,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,包括肺結核、淋病、炭疽病、梅毒、鼠疫、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(fā)。然而,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,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制作、部分抗生素的制造、廢水的處理等,都與細菌有關。在生物科技領域中,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。
古菌(又稱古細菌、古生菌或太古生物、古核生物),是單細胞微生物,構成生物分類的一個域,或一個界。這些微生物屬于原核生物,它們與細菌有很多相似之處,即它們沒有細胞核與任何其他膜結合細胞器,同時另一些特征相似于真核生物,比如存在重復序列與核小體。
雖然細菌與古菌相似,古菌染色體DNA呈閉合環(huán)狀,基因也組織成操縱子;無核膜及內膜系統;細胞形態(tài)相似,也具有球狀形、桿狀、螺旋狀、不規(guī)則形狀、多形態(tài)等,但他們卻有著本質的區(qū)別。
1、細胞代謝形式不同:古菌的代謝與細菌也不同,古菌可分為異養(yǎng)型、自養(yǎng)型和不完全光合作用3種類型,而細菌是單純的異養(yǎng)型。
2、進化變異速度不同:古菌的繁殖速度較慢,進化速度也比細菌慢。
3、環(huán)境適應性不同:古細菌(又可叫做古生菌或者古菌)是一類很特殊的細菌,多生活在極端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中。如鹽分高的湖泊水中,極熱、極酸和絕對厭氧的環(huán)境,有的在極冷的環(huán)境生存,而且細菌多生長在與人類相似的比較溫和的環(huán)境中。
4、細胞結構不同:古菌只有一層細胞膜而缺少肽聚糖細胞壁。大多數古菌的細胞壁不含二氨基庚二酸(D-氨基酸)和胞壁酸,不受溶菌酶和內酰胺抗生素如青霉素的作用。而且,絕大多數細菌和真核生物的細胞膜中的脂類主要由甘油酯組成,而古菌的膜脂由非皂化性甘油二醚的磷脂和糖脂的衍生物構成。這些區(qū)別也許是對超高溫等極端環(huán)境的適應。古菌的細胞膜有兩種:雙層膜和單層膜。古菌鞭毛的成分和形成過程也與細菌不同。
5、基因-蛋白質轉錄翻譯方式不同:古菌在基因的轉錄與翻譯這兩個分子生物學的中心過程上,與細菌明顯的不同,反而非常接近真核生物。比如,古菌蛋白的翻譯使用真核的啟動和延伸因子,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質的合成、核糖體對氯霉素不敏感、RNA聚合酶和真核細胞的相似、DNA具有內含子并結合組蛋白,且蛋白翻譯譯過程需要真核生物中的TATA框結合蛋白和TFIIB。